院系专业
浙工贸“发展魔方”交出满意人才答卷
作者: 来源:温州都市报13年8月2日第11版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2日 14:28

7月26日,作为温州市唯一一家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浙江创意园工业设计大楼在市区学院路投用。这座一期总投资1.2亿元的工业设计大楼,将整合园区平台、学院人才支撑、就业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创新链与服务链高度融合,成为助推我市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发展魔方”。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而言,这座大楼既是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新平台,也是学校“创业型高校”的又一次实践。

一种“创业型高校”的办学模式

今年3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职创新创业研讨会,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学院党委书记何向荣在会上提出了“创业型高校=创业教育+资产经营(校办产业)+自主办学”这样一种办学模式。

支撑起这种办学模式的浙工贸元素很多,这样一组数据或许只是其中的元素之一:浙工贸承担各类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80余项,各类专利163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发明专利数量居于省高职院校前列。这背后,是一所高校、一个园区化环境、一个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的华丽“三合一”。

浙工贸致力于协同创新,深接地气,打造“一站式”的全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如,2009年建成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服务园是温州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重要支撑载体,2012年全年代理专利申请量达5000多件,累计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8笔,促成发放贷款总额达2.2499亿元。全年累计办案列全省第一(占全省一半以上)。诸如这些,都是依托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所取得的成果。“十一五”以来,浙工贸就定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先后建有9所市级以上科研创新服务平台,2012年还有5个平台被认定为温州市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除了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学院还建有浙江创意园(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浙江工贸服务外包示范园(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三大园区平台加大专业建设与教改力度,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发展需要。

一批“工学一体化”的特殊课堂

与普通院校有些不一样: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外厂房、园区林立,集聚着各种产业。在这里,学生的课堂既是教室,又是名副其实的工厂、商店、公司,社会和市场既是学生的好老师,又是学生服务的对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传统的文化课教室变成一批“工学一体化”的特殊课堂,让学生提升各项技能成为创业、就业精英。

“大二学生主动申请,我们经过考核筛选之后安排一部分学生进入工作室,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教师争取到的科研项目中来,师生共同攻克技术难关。遵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每一个进入工作室的学生都被要求按照正常的上下班时间规律作息。”作为校园3G手机网络研发工作室的负责人,该校信息与技术工程系网络教研室主任梅成才这样介绍他主掌的工作室。通过成立校内工作室,兼顾学生毕业实习与技能实践,这一形式已经开始向信息传媒分院的其他专业推广,动漫工作室、图文设计工作室等一批极具专业特色的工作室应运而生,成为学生一批特殊的创新应用实验室。

瓯绣艺术工作室传承民族手工技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细心、耐心、恒心“三心”并重的人文素养;工贸翻译工作室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向院内外客户提供外语口译、笔译等多项服务;求真科技工作室开展专业的电脑维修、组装、出租和回收等业务,并升格为温州地区神舟电脑售后服务中心最高星级的维修服务站……正是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室中,学院先后涌现出“浙江省十佳规划之星”张成、“浙江省十大成功创业之星”卢博宇和“浙江省文化新浙商新锐奖”杨忠敏等一批明日之星。

一份切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答卷”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浙工贸毕业生却轻松上职场,就业率逆势上扬,与上年度同比增长12.3%。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黄云勇路过别克4S店求职“闪签”;刘成哲仅用半天时间就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就职一家电器公司从事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和检测变压器温控设备工作……

从2000年开始创业教育尝试,2004年与温州团市委共建温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2009年搭建三大园区创业实践、工学结合和社会服务平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教育之路不断延展,平台建设日臻完善。

2010年毕业的重庆小伙郑江,从在校园里卖苹果开始,经历创业的成功,也走过挫折失败,现在,他已经注册成立了两家公司,一家主要经营男鞋进出口生意,另一家是专业的网络供应商。他说,学校给了他创业的激情和平台,他学到的这些东西是那些读重点大学的同学所无法学到的。

从学生递交创业项目,到项目筛选、争取风投和创业基金,再到初具规模的创业企业搬到温州黄龙商贸城感受真正的市场竞争,从雏形孵化到羽翼渐丰,学校发挥校企联合改制的体制机制优势和园区内入驻企业的帮带优势,在“倒金字塔”式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遴选创业“潜力股”,给予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成功创业。

令人欣慰的是,成功创业的学生也给其他同学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岗位和就业机会。温州浩南贸易公司的学生老板郑江就先后带动百余名学生就业,带动400余名学生参与顶岗实习。而这样的例子,在学院还有很多。“创业与学习本身并不矛盾,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何向荣看来,地方高校就应当发挥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与服务链的立交桥作用,从市场需求、人才科技、战略投资、文化贡献四个角度来积极推进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