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专业
2011年少数民族预科班新生入学须知
作者:招生办 来源:招生办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8日 19: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少数民族预科班新生入学须知
亲爱的新同学,祝贺你成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我院为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已具有50年的办学历史,坐落于繁华的温州市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学院现占地600.5亩,全日制在校学生近万人。
根据教育部教民[2005]5号文件精神,我院特安排预科班新生到西北师范大学学习一年,学习期满,取得该院预科结业证书后方可转为我院正式大专学生。
现将“2011年西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报到须知”发给你,请认真阅读,遵照执行。希望你在一年的预科班学习中,严格遵守新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生管理规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努力学习,提高素质,顺利成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大专学生。希望你在学习过程中与本院保持联系,经常登陆学院网站关注学院动态和预科班的相关信息。
祝愿你在西北师范大学学习进步,生活快乐!
学院网址:http://www.zjitc.net
联系电话:0577-88321500 88340252 Email: zsb@mail.zjitc.net
报到时间:2011年9月15日(星期四)
报到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西北师范大学,其中文史类考生在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教学10号楼B区304团委办公室)报到,理工类考生在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学9号楼C区105团委办公室)报到。
报到咨询电话:西北师范大学有关单位咨询电话一览表
单位名称
咨询电话
单位名称
咨询电话
文史学院团委
0931-7971107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团委
0931-7971149
学生工作部(处)
0931-7970500
勤工助学指导服务中心
0931-7971450
教务处
0931-7971691
招生办公室
0931-7971922
西北少数民族师资
培训中心办公室
0931-7971911
财务处
0931-7971665
武保处
0931-7971121
学生公寓管理中心
0931-7971240
附:《2011年西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报到须知》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2011年西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报到须知
首先,衷心祝贺你成为西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成员!
根据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有关规定,你须在我校少数民族预科学习一年,预科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转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为方便来校,现将报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到
1、新生凭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入学通知书”和2011年西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报到须知、本人身份证按照规定的日期来西北师范大学报到。
2、报到日期:2011年9月15日(星期四)。
3、报到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西北师范大学,其中文史类考生在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教学10号楼B区304团委办公室)报到,理工类考生在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学9号楼C区105团委办公室)报到。
4、凡因事(病)不能按期报到者,需事先向新生所在学院(文史类:文史学院;理工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写信请假(病假要有医院证明,事假要有所在街道、乡镇证明),请假一般不得超过一周。未经请假或请假超过一周不报到者,取消预科入学资格。
二、乘车
1、新生可凭入学通知书购买赴兰州的火车票(享受半价优惠待遇)。
2、来校的同学,在火车站乘坐131路车到终点站培黎广场,换乘3路、103路或121路车到西北师大站下车即到,或直接乘坐出租车到学校,费用约30元左右。
三、交费
1、根据有关规定,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费标准为:4000元/人·学年;住宿费为900元/人·学年,请学生于报到当日到学校财务处计划管理科(行政1号楼112室)缴费。
2、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效教育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财【2006】2号)及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做好全省高校学生公寓床上用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甘教直后【2011】2号)等文件精神,全省高校学生公寓床上用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并由学生根据招标采购价格自愿购买,据实结算。学生公寓床上用品品目为:被胎、褥胎×2、被套×2、枕巾×2、枕套、枕芯、床单×2,共7类11件单品,价格为498元/套。学生亦可自带卧具。若甘肃省发改委变更收费标准,上述各类收费则按新标准执行。
温馨提示:新生除交纳以上所列的各项费用外,还需准备一定数额的生活费及教材费。
四、户口
新生入学时实行户口迁移自愿原则。入学前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学生,凭录取通知书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入学前不需办理户口迁移的学生,预科期满后可凭录取通知书直接从原籍将户口迁移至考生所录取的院校。需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应符合以下要求:
1、户口迁移证必须与入学通知书的姓名(报考姓名)完全一致,户口迁移证上应注明本人身份证号,否则不予落户。
2、户口迁移证右下角应盖有迁出地派出所的户口专用章,备注栏应盖有证明户口性质的印章,并加注身高、血型。
3、户口迁移证不得有任何涂改,凡填写有误的,要重新更换新的户口迁移证,私自涂改的迁移证无效。户籍咨询电话:(0931)7971374。
五、档案及党团组织关系
1、考生档案按照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统一邮寄或者自带。
2、党员自带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由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开出,抬头写明“甘肃省委组织部”。团员要持团员证及团员档案材料来校结转组织关系。
丝路山水名城,西部黄河之都
——魅力兰州欢迎你的到来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联”的位置。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及我国陆域版图几何中心。
兰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西汉时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汉唐以来,兰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兰州深居大陆腹地,市区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南北群山环抱,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毫米,被誉为“丝路山水名城,西部黄河之都”。7月的兰州风景秀丽,气候适宜,又被誉为“西北夏宫”。
兰州是闻名全国的“瓜果城”,盛产白兰瓜、黄河蜜瓜、软儿梨、白粉桃等瓜果,百合、黑瓜子、玫瑰、水烟等土特产品蜚声中外,素有“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之说。兰州市域内有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司衙门——鲁土司衙门,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有“母亲河、生命河”的象征——黄河母亲雕像,还有“陇上十三陵”——明肃王墓群等。兰州还是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心,东有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西有永靖炳灵寺,南有夏河拉卜楞寺,北有敦煌莫高窟。
兰州是大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兰州西货站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新扩建的兰州中川机场与国内30多个城市直接通航,还开通直飞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包机航线。黄河兰州段航运已开通近40公里的市内旅游航道。兰州的通信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西兰乌、京呼银兰等四条数字光缆主干线以兰州为主节点,光缆、微波、卫星通信网络初步形成,电信宽带网投入运营。
兰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工业城市。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兰州铝厂、三毛集团、黄河集团、佛慈集团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在西北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润滑油、合成橡胶、电解铝、精纺呢绒、啤酒和中成药等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兰州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已经培育出高压径向柱塞泵、海默仪器、记忆合金、人造石英晶体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创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正在成为招商引资的窗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兰州是建设中的西北商贸中心。古代曾是著名的“茶马互市”,新中国成立后为全国32个物流中心之一,1994年国家批准兰州进行建设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兰州每年一届的“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搭起了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兰州同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与国内外21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形成了比较广泛的经济交流合作网络。
兰州是著名的科教文化城。全市拥有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为代表的科研开发机构近700家,以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18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万人,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文化事业坚持“做西部文章、创全国一流”的思路,推出了《丝路花雨》、《大梦敦煌》、《龙源》等精品杰作,《大梦敦煌》被评为2004年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兰州太平鼓气势磅礴,享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读者》已经成为甘肃乃至全国的一个著名品牌。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最高月发行量已达1003万册,居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兰州市有着很好的群众体育运动基础。7月3日成功承办2011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这是兰州市历史上首次进行的国际马拉松赛。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贾超风以2小时35分23秒的成绩夺得全程赛女子组冠军。2011年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8、第9赛段和闭幕式于7月10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两大赛事的成功举办,成为展示兰州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
目前,一个功能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新兰州展现在世人面前。
百年学府----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大下设的师范学院。1939年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又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
学校现设18个二级学院、49个系、2个教学部、101个教学科研中心(所)、36个实验室(中心),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研究(院、所、中心),16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机构。甘肃省在学校设有“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甘肃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甘肃省教育行政干部政策法规培训中心”、“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甘肃汉语国际推广中心”、“甘肃省教育发展研究院”、“西部资源应用研究院”、“西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等机构。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具有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从1982年起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现有62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
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14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4300余人。其中,国家任务博士、硕士研究生4568人,其他各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1110人,普通本科学生16500余人,成人教育类学生13100余人。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408人,其中专任教师1267人,教授(研究员)23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95人。专任教师中,363人具有博士学位,605人具有硕士学位。现有两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50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8人,一级学科学术团队理事以上国家级35人、省部级71人,国家级专家8人,省部级专家19人,甘肃省“333”“555”科技创新人才70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60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程国栋、薛群基、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近年来,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前10位。社会科学在西北历史与地理、民族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32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7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29项,省敦煌文艺奖28项。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应用开发和软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同40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共12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100多人。目前,学校已与苏丹国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分别合作建立2所孔子学院。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定点绿化和建设补偿用地1800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73.7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9.58万平方米,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067万元,各类图书文献资料200余万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学校曾多次被国务院、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团中央、甘肃省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正紧紧围绕甘肃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向“教师教育为主,特色鲜明,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目标迈进。
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