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高校 专家谈门道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会诊高考志愿
策划:《高考金刊》编辑部
嘉宾:《高考金刊》专家资源库权威专家 王战军 谢仁业 喻岳青 武夷山
编者按:2006年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考生的心情越来越紧,怎样全面立体地认识高校?怎样准确恰当地填报志愿,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忧虑的焦点。为此,《高考金刊》编辑部约请了4位本刊专家资源库权威专家,解答读者中具有普遍性的疑问,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区分高校的类别和层次
焦点问题:曾经有一个补习生来信问: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有何区别?也有不少考生关心高职教育和民办高校是否国家承认学历?我们请有关专家给大家谈一谈怎样区分高校的类别和层次:
王战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在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种类的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4类高等学校: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包括专科院校)。截至2005年5月24日,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共有1 794所,其中本科院校701所、专科院校1 093所。
目前我国有一批办学历史较长的名牌大学和一批省办省管的大学正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填补了过去长期以来我国没有综合性大学的空白;多科性大学在迅速增长;单科性大学得到了巩固;专科学校积极向高等职业教育方向发展。这些年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快速发展。一批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部分优秀的中专学校经过调整,建立了新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
我国高等教育已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层次,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级学位体系,即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自1985年以来我国也逐步建立和完善博士后制度,博士后流动站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培养使用科技人才的有效制度。为发展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的实践,现在我国已有56所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大学建立了研究生院,较大规模地培养研究生。
蓬勃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洗礼,一大批民办高等学校得以生存、巩固和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为广大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截至2005年5月24日,已有249所民办高等学校获得了颁发教育部认可学历的资格,其中已有24所民办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及公办高等学校的办学潜力,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末期,陆续出现了以公办本科院校为母体,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统称为独立学院。几年来,独立学院发展的势头极快,截止到2005年10月17日已建立了295所。独立学院利用公办母体高等学校的部分资源,实行严格的独立办学,是社会力量与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有益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可探索的新路。
怎样辨别高校的水平和实力
焦点问题:同为重点大学,同是财经院校,很多考生在选择同一层次同一类别的几所学校时,不知如何辨别,其实,看它有多少重点学科,有多少精品课程,有多少研究中心就可以了,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教你怎样辨别和利用高校的资源吧:
谢仁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高等学校资源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的文化价值。大学为什么要存在?大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们最需要从大学获得的资源是什么?应该是大学的精神、大学的理念、大学的使命、大学的文化。大学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生存的精神家园。高等学校的文化价值作为无形的资源,构成无形的文化氛围,提升每个学生的人格品位,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北大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清华的厚德载物、行胜于言,无不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二是大学的专业价值。现代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简而言之,是专业教育。大学资源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专业价值。专业既是知识领域的划分,又是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载体。由此,我的判断,两院院士或全国重点学科所在的学科专业,可以代表该高等学校过去的办学水平;“长江学者”所在的学科专业,则代表了高等学校现在的办学水平;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所在的学科专业,可以显示高等学校未来办学水平的潜力。主要依据,上述人才是在国家级平台上,经激烈竞争而脱颖而出的。
三是大学的探究价值。大学是什么?大学的功能是什么?除了传承文明与知识,大学还是探究的场所,是服务社会与民众的基地。大学的探究价值,决定了大学资源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人自身过程中的作用。判断大学探究价值的水平,可从大学能否提供发现问题、认识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和设备、设施资源中找到答案。
四是大学的社会价值。大学对学生的社会意义,在于大学本质上是将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最后阶段。大学自身也是一个小社会,是社会组织之一。大学的师生员工和管理经营者,不仅是大学的社会资源,也永远是全社会的资源。
运用好高等学校资源,大概有以下思路和途径:
发现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的数量,代表了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集聚度越高,核心竞争力越强。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所在学科,也是核心竞争力之所在。通过对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所在学校、所在学科布点、集聚度的了解、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迅速判断并发现其核心竞争力。
享用大学办学体制改革带来的成果和社会资源。这里的体制主要是指高等院校通过与社会机构合作办学带来的社会资源,不论及教育国际化或中外合作办学带来的国际资源。即高等院校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科教经合作获得的社会资源。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体制渠道,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至少可以得到实习、见习的机会和资源。借助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和学生实训基地,找到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联系的渠道资源。
认识高等学校资源,发现高等学校资源价值,享用高等学校资源。这既是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学习型社会对大学发展的期盼,也是大学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职责。
怎样看待高校的名家和名师
焦点问题:为什么有的大学校园很大,却水平不高?为什么有的大学校园很小,却名声很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让我们来看看专家对名师的看法和说法吧:
喻岳青(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意思是说,只有好的大楼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学,有了大师(名师)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大学,可见名师对于大学之重要。
许多青年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经历中都曾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好教师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甚至终生难忘。要办好一所大学,可以说其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名师,并且名师越多越好。所以中外的大学都把师资力量作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大学发展的基本战略。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丹尼斯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就曾说道:“我作为大学校长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世界上最好的学者和最好的学生吸引到哈佛来,这是哈佛之所以能始终站在世界名校前列的根本保证。”
盖大楼易,得名师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投入加大,金融体制的放宽,很多大学都通过各种渠道筹资,纷纷扩建校舍,新盖了不少气派非凡的大楼,硬件之改善,有目共睹。但相比之下,名师的成长和获得却没有如此显著。其原因就在于一个人在学术上要有所造诣,达到精深的程度,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有时甚至需花毕生的精力方可有成,是故名师难得。为此国家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自身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制订了相关的计划,加大了投入力度,从引进人才和着力培养两条路径加速高校名师队伍的成长。各个高校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以及对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卓越成绩者给予奖励,给优秀青年学者在科学研究方面予以重点资助等,就是这些政策和措施的一部分。
中国有一句古谚“名师出高徒”,这可能反映了教学中的一般规律。那些名师荟萃的学校,相对来说,总是培养出了较多的优秀学生。有学者对迄今诺贝尔奖得主做过一些研究,发现一些诺奖得主之间存在某种谱系,即不少诺奖得主其导师也是诺奖得主。在中国的几代两院院士之间也有着类似的师徒关系。这也证明“名师出高徒”并非虚妄。所以许多有志于学的青年都对名师向而往之。但要知道这并不是绝对的,名师门下的学生未必个个是高徒,虽非出于名师门下也有成大器者。对学生而言,名师只是外在条件(当然是重要条件),而成才的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努力,一心只想靠在名师身上未必能成大器。学生在择校、择师时应综合考虑,必须根据自己的志趣选择相关的学科专业,再对该学科专业做一个更细致的了解,这样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才会有更强的适切性。好在当今信息技术已相当发达,通过网络查询不难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择校、择师的盲目性。在此,我寄希望于青年朋友,努力进取,刻苦奋斗,必有所成。
怎样认识高校的科研和论著
焦点问题:考生朋友,你若能进入一所科研实力很强的大学,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科技能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人民币,学校富得流油;学生实践机会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强,就业优势更突出!好处实在多又多,请听专家怎么说:
武夷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
起初,大学教授们并没有科研这项任务。中国古代的韩愈认为教师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包括“研究”。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大学逐渐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任务。到了当代,大学的科研功能更形突出。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知识经济的需求。世界正在走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新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于是,创造知识就显得前所未有地重要。除了科研院所外,大学是创造知识的另一支有生力量。
第二,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科研必须成为大学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可以分两方面说。首先,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填充各式各样的岗位。大学生、研究生如果在大学里从未接触过科研,则毕业后难以胜任就业岗位的要求。他们从来没有接触科研活动,就好比美发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前从未给人理过发一样。其次,由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是当代社会的急迫需要,社会就渴求大量高水平的中小学科学教师。如果大学生、研究生从未接触过科研,那他们就难以对中小学生讲清楚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是怎么回事,因为缺乏亲身体会。目前,世界各国(包括科技最发达的美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普遍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之一都是缺乏优秀科学教师。
既然科研如此重要,科研绩效评估就应运而生了。反映大学的科研实力,一是看被国际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数。比如,SCI(科学引文索引)是汤姆逊科技公司(其前身为美国科学情报所)的一种检索工具,它收录了世界各国各学科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期刊数千种。从总体上说,一所大学在SCI的源刊物上发表论文较多,其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较多,就说明该校的基础研究实力较强。
二是看获得国家奖励的成绩。我国共设立5项国家科技奖,即: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合作奖。前四项颁发给中国公民。这些奖的评审是十分严格的。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就曾经连续多年空缺。能够获得国家级科技奖,确实说明获奖单位在某一领域卓有建树。
责任编辑:admin 最后编辑:2006-5-15 8:26:59 |